三、出殡
出殡是指将死者送往墓地的过程。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,叫做出丧,又叫"出殡",俗称为"送葬"、“出丧” 、“出灵”或"出山"。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,由于前述所有礼俗活动都将集中在出殡安葬这最后仪式中,所以,出殡安葬是民间丧仪中极其讲究和隆重的义项。
1、择出殡日期
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,叫做"开殃榜",北京叫“书榜书”。这大致都是较富裕的人家,贫穷者往往于三日后出殡,不需另行选择出殡日期。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。按照迷信的说法,人在刚日死,应选在柔日下葬;柔日死,应选在刚日下葬,刚日、柔日要配合好才行。否则,不吉。按照迷信的讲究,凡下奇月死者,应在偶月下葬;偶月死者,应在奇月下葬。奇月、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。否则,不吉。若不能及时葬埋,可先柩起来。在河南一带,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,并且与姓氏有关。据说,张、王、李、赵四姓人,禁忌六、腊月动土葬埋。其余姓氏,三、九月禁忌动土葬埋。若忌月有丧事者,要排至三七、五七殓葬,必得避开忌月才行。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,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,不得入土葬埋。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,俗忌七月出葬。因民间传说,七月为鬼月,七月十五日为鬼节,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。为避鬼煞,故忌此月殡葬。
2、哭丧
择日仪式之后便要哭丧。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。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,大的场面多达数次。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。 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"唱哭",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。另外,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,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,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,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,大逆不道,天理难容。为了求得孝得美名,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,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的惯用手法。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,收入不菲。
3、启灵送丧
出殡之前,先要启灵也叫辞灵。出殡的程序为:先转棺,将棺材移出门外,再抬起棺材头,备好祭祀用口,由礼生主持礼仪 ,丧主跪拜,礼生读完祭文后,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"旋棺",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,再用绳索捆好棺材,盖上棺盖。棺材一般由四人或八人抬,也有十六人、三十二人、甚至六十四人抬的。在棺材被抬送上山前,有一个启灵的仪式,一般是孝子、媳妇在棺材边手拉手顺倒各走三圈,然后由阴阳先生敲碎碗盆,司仪或阴阳先生确定起杠吉时,孝子和死者亲属则放声大哭,由抬棺者起棺运送上山,抬灵柩的人叫做"八仙"。
抬棺即将起行,出殡前丧家必须备好纸钱如金银山、摇钱树、聚宝盆、童男童女及车马轿等纸器,以备出殡时用。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,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,次子抱灵牌,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"哭丧棒",大儿媳抱"馅食罐"。准备妥当后,即可起杠,伴随起杠,还有两项礼仪: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,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;另一项礼仪是"摔盆",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。这个盆叫"阴阳盆"俗称"丧盆 子",不过也叫"吉祥盆"。这个仪式很重要,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,是关系非常近的人,如果无儿无孙,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,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,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。摔盆讲究一次摔碎,甚至越碎越好,因为按习俗,这盆是死者的锅,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。瓦盆一摔,杠夫起杠,正式出殡。送葬队伍随行。还要装"馅食罐",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,出殡时,由大媳妇抱着,最后埋在棺材前头。
送丧者由孝子和亲友等组成,加上仪仗鼓乐,极其排场风光。出殡的过程中,由孝子执“引魂幡”带队,有乐队吹打,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。所以送丧往往成为生者比阔斗富竞相豪奢铺张浪费的最好形式,常常引得沿途围观,并成为子孙是否行孝道的标志。人们即使竭家倾产,也决不能矮于别家,使送丧出殡不仅是出殡,而是“迎神赛会”。顾颉刚曾开过出殡导子(仪式)的细目共80项,可见若在街上行进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场面!但这样的出殡导子,在当时还仅属中等水平。
送丧除了热闹、风光、排场,队伍的次序也是极其重要的。东北是先孝子,后女儿,再灵柩,再鼓乐队,最后是送丧的亲友。山东是开路神、狮豹、执事、再仪杖中的铭旌、挽联、纸活、乐队、像亭、送殡者、丧主、最后是灵柩。而浙江武义等地的送丧次序是“开路先锋”佛(即方相)、孝子、魂幡、大锣队、纸仪仗、灵轿、灵柩,最后是送丧亲友。
l 出殡用乐
出殡用乐是将丧礼作为白喜事的重要标志。在浙江金华一带,“出丧前夕,亲眷集齐,举行祭奠仪礼,俗称‘排祭’。祭品丰盛,设三牲,轮批祭奠,从嫡至旁,配以鼓乐丝弦,男拜,配丝竹。”山东也同样如此。“出殡的乐队一大早就来到丧家,吹奏粗细乐曲,谓之‘闹丧’。有的请两班吹鼓手,在门左右分别吹奏,谓之‘对棚’。对棚带有竞赛性质,以围观人的多少为胜负,因此双方都格外卖力,除乐曲外,还加‘大雷拉戏’或者戏曲清唱,令人应接不暇。吊唁的人来到门口,乐队要鸣打击乐报告,然后奏细乐送进灵棚”。完全是一派“喜庆热闹”的气象,表明民间对于出丧抱有乐观的态度。
l 出殡顺序
出殡的顺序一般为: 草龙--铭旗--孝灯--吉灯--放生笼--铭旌--香亭--像亭--魂轿--纸桥- -乐队--灵柩--遗族--僧道--金童玉女--送葬亲友。 当然,各地风俗不同,出殡的队列、形式也有差别。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,冥器齐全,穷人家的葬礼,则可能要简单得多,讲究也会少一些。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,还有几项礼仪。如扬纸钱,摆茶桌路祭等。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,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。在起杠后,遇有路祭,经过十字路口,河沿,桥梁祠庙,城门,以及下葬时,都要扬撒纸钱。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,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。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,孝子要跑下叩谢。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,祭奠亡灵,遇有路祭,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,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。
四、安葬
经过了出殡、送葬等仪式之后,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。埋葬是出殡安葬的最后仪式,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,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,下葬仪式要有有风水师全程协助。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,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,这些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,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。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,讲究入土为安。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,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。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,山清水秀的地方,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,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,庇佑子孙。过去大都有家族或村社墓地供家族成员或村社成员掩埋,没有家族墓或有钱的人会选择所谓的风水宝地予以安葬。有的是在死者过世前都已经选好的,也有的因为死者意外或突然死亡,则要在死者死后匆匆选择风水宝地。
1、打穴:
挖好棺材洞穴叫做"打穴"。需要有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,俗称点穴。穴位由阴阳生按照“五行”、“八卦”、“三元”、“四象”的方位派人刨好坟坑,内铺黄缎子,安放由香斗抱来的福寿果,四角各置一钱,撒五谷杂粮,其中黑豆较多,据说可以驱邪。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,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。有的地方要请地仙,还要画太岁,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,不然就是"太岁头上动土",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。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,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。接着抬灵柩的“八仙”就过来做穴,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。
2、下葬:
下葬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挖穴深埋,由丧主铲土掩棺,并填土后堆成坟头,叫“下葬”。另一种是棺材埋地下,上面四周扎苇把,外面随形培士,叫“浮厝”,这种方式只限于一些客死异乡者,为便于以后迁回原籍,所以棺材大都较薄、较轻;材头探出很短,称为“行棺”。
按照旧时的规矩,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,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。用棕绳将棺材捆绑吊在一根横杠上,由抬棺的人扛起横杠,吊起棺材,还要有阴阳先生用罗盘矫正方向,用红线指引方向,落土的时候"八仙"抬着横杠、拽着棕绳将棺材对齐红线的方向徐徐放入墓穴。还有一种墓穴,是把灵柩推进去的。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。放的时候,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,再用撬棍往里面推,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,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。墓穴称“圹”,入葬前要先烧火以“暖圹”也称“暖穴”,即在穴底燃烧纸钱。还有的要在圹底放上砖写的“地契”,然后敲锣将棺材放进圹内。
3、封土
灵柩下去之后,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,这叫做"添土"。还要"扫材",即把棺材头抬起,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,然后用新笤帚、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,倒在炕席底下,取"捎财起官"的意思。棺材上先要盖一层薄土,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,之后要放上一只碗,叫做"衣饭碗"。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,免得惊动亡灵,招来不幸。然后掩土起坟,在掩土的过程中,家属则要嚎啕大哭,表达最后对亲人的不舍之意。封好土后,孝子还要亲自往坟头上添上最后一锨土,然后把孝杖和魂幡插在坟头上,插3下,拨3下,这样后辈可升官发财;还要在墓地两旁栽上葱,寓意子孙后代“聪明”。
4、立碑
下葬后,一般都要在坟前立一长方形石质墓碑,碑文男女有别,若死者为父亲则写“先考×××府君之墓”或“先严×××府君之墓”;若死者为母亲则写“先妣×门×氏太夫人之墓”。墓碑的碑阳书写格式与铭旌、本主牌相同。碑阳上刻龙纹,中间为“流芳千古”、“名垂千古”等。碑阴写法不一,有刻“生卒年月日”,亦有刻行述者,即把生平、功德、为人、事迹写成传记。
5、祭祀:
在旧时,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。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,用它的血来祭奠。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,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,按照旧时的说法,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,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。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叫做"凤凰毛",必须要拣掉。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。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。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,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,叫做长明灯。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,象征太阳。封土立碑后,孝子在坟前燃上香烛,摆上供品。家属则根据长幼亲疏依次上前叩拜磕头,然后一起燃烧纸钱如金银山、摇钱树、聚宝盆、童男童女及车马轿等纸器,在烧纸的时候还要一边哭,一边诉愿告慰逝者。待葬礼结束后,孝子还要从坟前抽出一柱燃着的香,同时抱着死者灵牌或遗像返回家中或祠堂,路上还要不停地诉愿,请死者灵魂回家,俗称“请灵”。
6、辞灵
民间的习俗认为,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,跟着活人回家。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,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。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,对双方都是不利的。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。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,总也不舍得离开,是很难劝说的。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,有的还要用酒来洗。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,用来驱除晦气。孝衣孝布带回家中则要马上用清水洗干净。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。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,祭拜死者的灵位。还有的地方在安葬仪式结束后向人群大撒“五谷”,参加葬礼的人都争相接收带回家中“靖宅”驱邪。
7、答谢亲友和助丧者
这是一种既充满了答谢又充满了白喜事氛围的仪礼。亲友和助丧者在完成丧葬之后,丧家设宴请众人吃饭,山东叫“抢遗饭”,浙江武义叫“白喜酒”,前者“遗饭”以豆腐、面条为主,后者的白喜酒以豆腐、青菜、咸菜为主,若用肉,必须白切,且是大块,叫“大肉”。苏州、上海等地则叫“豆腐羹”饭。还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,说法是,吃了长寿豆,日后长又寿。
五、做七祭祀
这是在丧葬完成后主要为了超度或怀念死者而举行的仪式。按照古代的丧俗,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。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。三天还不能复活,希望就彻底破灭了。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,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,尤其是天子诸侯,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。另外,父母死后应该合葬。父死不知母墓,母死不知父墓,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,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。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。 近代以后,灵柩一般都在"终七"以后入葬。人们认为,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,所以要举行"做七",每逢七天一祭,"七七"四十九天才结束。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“断七”,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。
做七也叫“斋七”或“七七追荐”,俗也称“水陆道场”。是民间办丧事时举行的超度亡灵的法会。做七之俗源于佛教信徒,在南北朝时即已开始流行。《北史•胡国珍传》载:“国珍年虽笃老,而雅敬佛法。”及薨,“诏自始薨至七七,皆为设千人斋,斋令七人出家,百日设万人斋,二七人出家”。唐宋之后,虽为官方和士人所反对,却在民间大盛,成为丧俗中超荐死者灵魂不可或缺的仪式。有钱者举行盛大的水陆法会,大做水陆道场。但在民间,做七大致以家庭祭奠为主。他们从死者去世之日起,每七天举行烧纸祭祀仪式,所以也叫“烧七”。这是对佛道斋会的简化仪式。俗谓人死后阴魂每七天要过一关,共七大关,所以,每到一关时,家人要烧纸祭祀,助其过关。满七后至百日则有百日祭,周年时则举行周年祭,怀念自己的亲人,并将此作为“忌日”。有些地方在死者去世三周年时也行烧三周年礼,从此以后则不再举行特别的祭祀仪式,和其他祖宗一样,仅仅在逢年过节时受子孙们的祭拜。
佛教认为,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,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,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。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,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,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。所以,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,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,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。所以,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。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,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,再做佛事,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,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。如果一个人,生前作恶很多,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,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,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,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,当下忏悔,立意向善,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,而重生为人了。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"七魄"没有散尽之前。
六、居丧
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。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,穿草鞋(现在已不常见) ;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,脱下彩色衣服。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,穿孝服,戴 教帽。孝子在居丧期间(一般为一月或百日)不能理发,不能与妻妾同房,不能会晤亲友、参加宴会 、进寺庙等。尤其是在安葬之前,这些习俗必须严守,否则不吉。
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,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,这就是居丧。居丧之礼节,对于孝子要求更严。在古时候,孝子要居丧三年。为什么是三年呢?因为按惯例,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,因此,父母死后,孝子应服丧三年,以示回报。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,礼仪繁多,要求严格。比如家中过年的对联都有讲究,不能贴红,或贴绿、或贴黄。
在现代,人们生活节奏加快,工作繁忙,但有人仍要居丧,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。家人于清明节及冬至、春节期间还要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,修理、打扫墓地。
l 圆坟、烧七、烧百天、烧周年、烧三周年解析
1、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: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,即: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,上梁、摆供品、上香、踩院子、烧纸等程式。(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,只摆供品、上香、烧纸)。
2、殡后第三天(亦有第二天者)亡者亲属着孝服至墓地供祭,绕坟转3圈,抛撒五谷粮,添加新土,谓之“圆坟”
3、人死之日起,每七天烧一次纸,烧七次,过七殿,共七七,四十九天,此为烧七(也叫:做七)。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,即:一七(被三天原坟所代替)、三七、五七、七
七、(现在只烧单数,烧大七)。按丧事习俗,烧一七、七七、以死者儿子为主,称做:有头,有尾;三七、以死者儿媳为主;五七、以死者女儿为主。(烧五盆纸花)。按丧事习俗,烧七(做七)。
4、烧百天、烧周年、烧三周年的意义:人死到阴曹地府后,共有十位王官(阴府之检察官)和四位审判官,其职是:将亡者提询,以生前所作所为,善善、恶恶、加以侦讯,共有十位王官,掌理十殿,首先要过前七殿:第一殿秦广明王、第二殿楚江明王、第三殿宋帝明王、第四殿伍官明王、第五殿阎罗帝君、第六殿卞城明王、第七殿泰山明王、儿女烧七,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,过王顺利。做七拜明王,查其生前|“善悪”的行迹,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,每十日为一旬,调审一次:一审,(头旬,第五十九天)崔氏判官;二审,(二旬,第六十九天)李氏判官;三审,(三旬,第七十九天)韩氏判官;四审,(四旬,八十九天)杨氏判官;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(叫做短百天,长周年),再拜,第八殿平政明王、烧一周年拜,第九殿都市明王、烧三周年拜,转轮明王后、决定如何投生,转入来世。囿年,就是死者一周年。三年,就是死者第三个周年,一般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会大操大办。三年后,就可以给故者扫墓了。
l 民间殡仪的禁忌
殡仪过程不仅有选择吉日、吉时,而且还有禁忌,以使死者得到最好的安置。殡仪禁忌主要指入殓时及殡期过程中要注意的禁忌。
1、北方民间举丧期间,禁忌子女或年轻女子在灵床上坐卧。
2、入殓是有许多讲究的。首先是入殓时只能孝子女们及请的知客在场,不准闲杂人员在旁边,更不许犯属相的人帮助抬死者入殓。所谓犯属相是指与夏历月份属相相犯的人,如正月、四月、七月、十月,忌虎猴蛇猪;二月、五月、八月、十一月,忌鼠马兔鸡;三月、六月、九月、腊月,忌讳龙狗牛羊。但是只有一个人必须例外,那就是孝子,因为孝子在入殓中、丧事中至关重要,不可缺少。
3、入殓盖棺时,须留下一根钉子不钉死,意思是“留后”。禁忌把这颗钉死,否则,以为对子孙后代不利。这颗钉子要到出殡前一天的晚上才能钉死。
4、 入殓后,禁忌雨打棺材。否则后代子孙会遭贫寒。俗语云:“雨打棺材盖,子孙没有被褥盖”,“雨打灵,辈辈穷”。故灵柩忌露天停放。
5、入殓前后,停棺在堂,直至出殡,这一段时间里,最忌猫、狗等动物靠近尸体、棺材。民间以为猫狗或其他动物若靠近尸体,会诈尸,即尸体会突然跳起来,死死抱住活人或其他东西不放。又说猫是有虎性的动物,传说猫(尤其是白蹄猫、油蹄猫)若从尸体上跳过去或触碰了尸体,猫会立即死去,尸体却会苏生而变成僵尸。据说这是因为猫的阳气移入到尸体的缘故,尸体会直立而起,一直朝前走去,遇见什么就会死死抱住不放。这时可用粪勺、粪扫帚将其推倒,或者投掷扫帚、枕头等器物,让僵尸抱住,才能破解。否则,若被其捉住,必死无疑。
6、汉族最忌讳火葬,因《孝经》云;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,由此,父母的身体发肤更不敢毁伤了,还有迷信以为火葬是挫骨扬灰,永世不得超生。
7、客死他乡忌家葬,旧时汉族死在外乡的人禁忌回家安葬,一般是就地安葬,即使尸体运回家,也只能放在村外,直接埋葬.唯恐客死他乡者带回灾祸。
8、忌棺材随便开启,平日裏,凡属葬仪用具都禁忌随便乱动,尤其是棺材,最忌开启,否则,以为不吉。
9、停棺室内忌红色,忌红笔题注;摔老盆时忌不碎;棺出门忌碰门侧;抬棺忌言重字;出殡忌途中棺落。10、忌观看殡葬事;葬后归途忌回头;葬埋工具忌扛著;葬埋后忌不洗手;
11、殡葬时,凡借用他人之物什,归还时一律要付给吉利钱,多少不限,但喜单忌双,否则,不吉利。
12、另外,哀悼死者也要遵守禁忌。对于什么时候可以哭、应该哭,什么时候不可以哭、不许哭都有规定的。如入殓时,从抱遗体入殓到瞻仰遗容,孝子们无论多么悲痛,都不许哭,更不许把眼泪掉在尸体上,否则,对生者、死者都不利。民间有“辰时不哭,哭有重丧”之说,就是说在不适当的时候哭往往会使再遭丧难。关于禁哭之事,一般有两种解释,一是说为死者考虑,怕哭声惊动尸体,出现尸变、魂变等不利于死者灵魂转世的事。二是说为了生者,恐怕孝子过于悲伤,伤害身体,禁哭可以使其节哀保重身体。禁哭礼节早在先秦儒家丧礼中就有规定,其 “擗踊”之礼就是对哭丧的规定。
迁墓葬墓 [现代已是骨灰盒,下列仅供参考。 1) 首要选地,必由主家有决断能力的人随同地师择定营地; 2) 对地上风水与地下风水都要面面顾及到,地上风水以砂水理论为原则,地下风水以见黄色土质较好; 2-1) 忌见恶水(谷称软锥),因为冲死者背部位,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; 2-2) 忌见硬块石头(称称硬锥),以示后辈穷而硬,此也称为牦牛地; 2-3) 忌见蚂蚁(俗称活锥),因蚂蚁吃掉死者的骨肉,对后辈有害无益; 2-4) 忌见棺上加棺(谷称死锥),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或对地师有害; 2-5) 忌有寒风洞,试探有无风洞方法:用烛点燃对着洞口,如灯头不动则可用,如灯灭为风洞,用则必殃(应灾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断)。如此井可用则再嗅味,如乳味则为贵地,定财官印及子息必佳,有异味则有吉也减力; 3) 井(墓坑)穿好后,用多层黄纸铺到井下平面上,用七星线(硬币)压黄纸上,然后用松香沫撒到黄纸上面点燃,俗称暖坑,以尽后辈之孝心,换取先辈辛寒抚养之恩,又为暖井以使吉气来的快,旨在后人速发福; 4) 阴宅立向,只用天干,不用地支。而材之大头以乾、震、坎、艮为上,故大头以乾、震、坎、艮方位最好; 5) 对下葬排列要有主次之分别:即东为上位,西为下位;东北为上位,西南为下位;北为上位,南为下位;西北为上位,东南为下位;(按后天八卦阳性位为上位记)。如一夫两妻下葬应夫在上位,先妻次位,后妻又次位; 6) 迁墓其目的:其一为男女合穴,其二又择一吉地营造。实迁墓有吉有凶,吉为使原墓不吉而又择一吉地而乘生气,凶为使原坟富贵之气因迁墓使元气泄散以致减吉或致凶; 7) 在迁墓地,一定要把原来棺材底下的血土再往下深挖八寸后,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移到新的营墓中去,否则吉凶效果不大,带走的土不可让原土丢在路上被人踩,这样会对死者的晚辈有害,对不起死者,犹如死者在世时被路人脚踩刀割一样,故此重要。另外因年岁多,墓地棺材板已拾不起来,用锨连骨连土铲也是很不对的,一定要让死者平辈用手拾骨为宜,死者的晚辈之人是不能用手拾取长辈尸骨白的,此切忌。 8) 什么叫回殃(或回煞):即人死当天的日干支按先天数的干支相加等于何数即为几天回殃。例:人死甲子日,为甲已子午九数,甲子相加为18天回殃日,又以此推死者在死前18天这一天里是醉生梦死状态,吃饭无规律,大一口小一口,好似吃不饱。先天数法:甲已子午九,乙庚丑未八;丙辛寅申七,丁壬卯酉六;戊癸辰戌五,己亥为四数。在此有一俗说:死人当天被鬼抓去后,待回殃日小鬼要到死者家里去看一看,如见主家无招待之物则对死者要处罚,故回殃日主家必有酒菜相待,一则为祭死者,二则又是对办丧有功者的酬劳。故古时很重视回殃日。 9) 如果迁墓葬墓无吉地怎么办呢?应先把骨灰盒放到纪念堂中,或把尸体先寄放在一个大荒中间。此为八个卦属平地,吉凶产生不大,此待时择吉营墓为最佳选择。又有在迁墓时看到墓穴有龟蛇藤子缠绕棺材,此类吉相,不可硬迁,以破吉庆之元气,求福反邀祸端也,殃及后人,故须切记。 10) 致丧要则:地师到主家办理丧事第一要先写某宅致丧文张贴在大门口,再写好回殃日期,六七日期,百日之期,张贴在大门口,抬头上写俸告诸亲或写俸诸君,注意要用红纸写俸诸君,用白纸写某宅致丧。 迁墓(洗骨,拾金,移葬)日需择日。迁墓(洗骨,拾金,移葬)日忌与生者犯冲!!! 启攒(洗骨,拾金,移葬)宜日:鸣吠对日忌日:建日 破日 平日 收日 劫煞 灾煞 月煞 刑日 害日 月厌日 四废日 五墓日 复日 重日又忌日:亢日 奎日 娄日 鬼日 牛日 星日 天火日 红沙日 岁破日 天克地冲日 本命日
24小时咨询热线:0371-65050950